花开本无痕,孩子的成长有如花朵的绽放,有着各种绚烂和多姿。在努力开花的过程中,家长是一名守护者,浇灌者,协助者,美丽的花朵只要能尽自己所能地成长,无论最后是一朵小野花还是芳香四溢的牡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收获。
1、用观察,发现问题
“密切关注,谨慎出手”,讲座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要善于观察孩子,才能对症下药。无论是不会记笔记还是无聊时间的处理方式,如果没有能细心得观察,都不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
同样,家长对于孩子的了解应该首先来源于观察。观察孩子的行模式、处事方法,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在次基础上,家长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并与他沟通,找到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
2、用理解,架起桥梁
同理心,是讲座中提到的另一个点。为什么家长总是毫不在意得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还觉得理所当然,是因为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已经有了结论,想当然的觉得自己肯定对孩子应该听自己的。但是,即使是成人,立场不同,观念也会不同。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不是有他合理的理由,是我们家长在“发出指令”或者指责孩子前要冷静去做的。正如讲座中所说,“情绪可以无条件接纳,问题需要理性处理”。理解孩子,也是放下自己,这是父母与孩子间最牢固的桥梁。
3、用合作,形成默契
当讲座中提到妈妈会在共育过程中“成为一堵墙”,我的内心是不得不承认的。好在我们也认识到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和爸爸的“无聊”时光。
简单来说,奶奶负责生活起居,妈妈负责学习,爸爸负责游戏。尤其是对于一个比较调皮的男孩子来说,除了桌游等一些安静的活动方式外,和爸爸玩得一些可能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完全的责任划分也不可取,适当的理念沟通互相理解同样重要,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点,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反复摸索的,这也正是育儿的有趣之处。
4、用耐心,静待花开
养育孩子,不仅是养还要育,这当中最磨练的还是家长的耐心和韧性。这朵花已经含苞待放,这朵花还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他一定会在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为父母者,此时所需做的,就是给予其一定的辅助,然后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