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孩子一起做好准备——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及阿姨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背书包、上厕所、吃饭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在校的生活和学习。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孩子是不会系鞋带,买搭扣的;教会孩子背书包,自己的东西要记得;特别是吃饭一定让孩子自己吃,我们在学校还发现有的孩子平时要家长一口一口给他喂饭,那到学校了孩子就不肯吃饭了,这样对孩子健康不利了。做家长的要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
2、和孩子一起做好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校最主要的是学习,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学了什么?懂了什么?要多与孩子交流。优秀的家长应该是时刻知道孩子在校学习的学习进度。
首先我们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要养成每天听录音的好习惯,早上、晚上都要听,而且要成为常态,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固然与孩子的天资有一定关系,但科学家做了研究,态度才是最主要的,她是与一个孩子的成功有百分之一百的关系。一年级语数英都有录音,好好好听,仔细听。
其次要叮嘱孩子认真完成任务,今天的事今天完成。特别是语文学习,进度很快,孩子必须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消化才能行,否则日积月累,孩子辛苦,爸妈更辛苦。
还有要提醒的是孩子的学习用品要选好,最好要笔袋,便于使用,橡皮铅笔不要太花哨,以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一定标记,让孩子会认得自己的东西。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才能会放学时理好自己的书包及时排队出来。
二、培养孩子对新学校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绿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你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三、让孩子以你为荣
爱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没有哪一位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作为家长的我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姑息孩子的品质问题。
1、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校总免不了有错误,那么家长就要帮她分析,寻找原因,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找万般理由帮孩子解脱,如有问题及时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交流沟通,遇到突发事尽可能冷静。千万不要替孩子包办。
2、坚持适中赏识性教育原则。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作为尚不成熟的孩子,缺点自然既多又不善掩饰,优秀的父母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赏识孩子的优点,则是比较有效的教子之方。但我在这里也提醒一句,错对要分明,不用乱表扬,使得孩子是非不分。
3、认真与孩子一起学习
良好的家庭促孩子成功,反之影响孩子,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心理的阴影。一个学习型的家庭必然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要多带孩子去看书,引导孩子去看书,喜爱看书,看有益的书。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人。一个人与他阅读的书籍是密切相关的。平时家长也要多看书,另外还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周游不说世界,也要祖国的绿水青山。因为这与孩子的见识有关,登高才能望远,这个道理大家读懂。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