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长在平时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时可以试着去做到:
(一)保持一颗童真的心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拥有明亮的眼睛,并且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很多时候,孩子们的“突发奇想”会让我们哭笑不得,而这时,我们成人可能会碍于面子,放不下身段而失去了和孩子一起探究这个世界的机会;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那么理性,应该放下身段,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用你孩子般的好奇心去打量、探究这个世界,和他一起寻找属于你们的快乐。
(二)伸出一双支持的手
当面对孩子的好奇、好问,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为他们提供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支持。如:在饲养蚕宝宝时,我们有些家长会怕脏、怕烦,忽略了孩子的这种请求,但是有许多家长他们却在家中和孩子一起饲养蚕宝宝,和孩子共同感受动物的生长变化。在每天清理蚕大便时,可以鼓励孩子去捡几粒蚕大便来喂小鱼,一段时间下来,鱼缸的水脏了可以去浇花,在感受“资源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孩子又会提出许多的问题,如:蚕大便有一股气味,那么用来浇花的水是否就让花不再香了呢?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家长认真对待,为他们的创设各种条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心理需求。
(三)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其实,科学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家长有一双慧眼,有意识经常去关注身边一些事物、热点事情等,善于去观察、捕捉它们的一些变化,那么你就会发现每天都会有惊喜等着你和孩子一起去分享。比如:小区里的垃圾桶突然多了一些其他颜色的垃圾桶,此时你可以孩子一起去研究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装什么垃圾?最近小区屋顶正在进行平改坡工程,那么你可以和孩子去研究“为什么要进行平改坡工程”,从而了解屋顶形状与舒适度的关系。对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进行一个探究和学习,也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渐渐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