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故事——教研促我快成长
发布日期:2020-03-20 13:40:49   作者:育秀幼儿园   

                            教研促我快成长

                                                 张虹

   作为一名五年教龄的职初教师,我一直认真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自己的专业技能也的确在教研中不断得到提升。这学期,作为刚刚产假上来的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以求快速地学习一年来落下的专业知识以及最新的理念。

本学期我们小班组的课题是:《在探索类科学集体活动中提高教师观察幼儿有效回应能力的实践研究》,有效回应无论在教学活动还是平时老师与幼儿的互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学后的两个多月里,也通过不同的教研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回应能力。

理论学习

刚开学教研组就学习了有关回应的相关理论,而理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师的每一个行为之后都是由自身的教育观念支撑的。在学习中,我更加系统地知道了回应可以分为提示式回应,激励式回应、归纳式回应等等,回应还可以具体到暗示、建议、激励、总结、追问等等。在学习中,我们还讨论了除了语言的回应方式以为,我们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回应幼儿,具体到可以是一个邀请的手势,一次鼓掌,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都可以马上与孩子们有效地互动起来。

在这次教研之后,我回去又仔细地看了几遍相关的资料,将这些回应方式和应用的时机都熟记在心里。这些学习能够帮助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意到面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孩子们合适的回应方式。比如:在活动《会响的小路》中,当有孩子不能回答时,我会对孩子笑着说:“这个问题是有些难度的,请你再想想。”给予表情和语言的鼓励。而不是像之前直接就请其他孩子来帮忙了,心里有了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上课不再那么匆忙,而是能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反应并给予适当的回应,使得与幼儿的互动更有效,孩子们上课更加投入了,自己开展活动也更加自信了。

    教研课

在理论学习之外,教研组也开展了两次教研课,在教研课前,大家一起讨论了活动方案,大家各抒己见。我也在教研中积极发言,当自己有的点子被否定后,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观念上的错误以及对小班年龄特点还不够熟悉,之后每当我要开展活动或是布置环境时,就会经常翻阅《指南》上小班的年龄特点,使得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准确。

在现场看教研课时,教研组长陈秋燕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盯着一个孩子看,这种教研方式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在活动中我盯着一位男孩子,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活动中动作很快,还能与老师有主动的互动,跟踪式的观察让我在观察幼儿行为时能更加仔细和有针对性。活动后大家一起交流了自己看到的孩子的反应,借助每位老师眼睛,使得大家对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有了全面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孩子的行为和老师的回应是否有效。

通过两个多月的教研,我学会了在观察幼儿时能定下心来观察一个或几个孩子的行为,能尝试具体行为具体分析,使得我对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了与之前不同的,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很大程度地帮助了我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版权所有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幼儿园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305 号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奉公路9325弄118号    电话:021-57195275    传真:021-37112569